租房功課

最近確認要在台北找房,但我又是初學者,所以也不太清楚要注意甚麼。這邊就把我從 0開頭學到的打出來。

第一步:確認自己的需求

就我來說,一開始是不清楚的,先找了獨立套房,後面找了分租套房,然後學到了行情價,再以行情價去出發。然後確認了朋友要加入,談起過後要「2房1廳至少1衛」,必要的設施要哪些,位置在哪,開價有二萬的心理準確。能否接受仲介抽取的準備?

第二步:鎖定特定物件

當有一個方向之後,就可以隨時去注意是否有新的物件出現。在流動率快的地方如台北,就會有很多機會冒出,好的且夠划算的,很容易只出現一二天就被搶下了。

這個階段,為了盡可能避免踩雷,要注意以下的幾點

  • 房屋照片是否有清楚拍出所有格式、
  • 管理費、電費、清潔費、水費、第四台的計算方式。
  • 產權與維修的問題
  • 上惡房東現行網搜尋,並調查周圍設施
  • 使用「房屋檢核表」去條列式檢查所有項目。
第三步:快但又確實有可能嗎?

對房東而言,沒有租出去、空租就是虧,流動性高也是不利之處。為了「利益」,可能會隱藏一些不利的資訊,又或是一直催促秒簽,不給定金就不代看,讓人在壓力之下,或是簽下去才發現。

一般而言,若真的照嚴謹的「SOP」去考驗房東,要把一些品質不良的去掉很容易,但相對自己也要去花時間去了解。什麼雨天看屋、晚上看屋,對於一個工作在身的人,那是不容易去做確實。又是像我,住很遠,也沒有辦法去看。

書上或房屋網教的是一回事,但很不巧,現實情況難照辦法走理想的流程。人事時地物未必那麼配合,除非買房,不然在高流動率的租房市場,這些功課做了,搞不好人家已經租出去了。

經驗值是有差的,假設是租屋經驗好,自然不會像新手那麼跌跌撞撞,當有一些好東西或正當的房東,很快就能做對的決定,也會做好對應的準備,不像新手要慢慢摸。

第四步:時間拉長,不要倉促

經驗值跟好物件是需要時間等待,如果有要「溝通」,那也需要時間去慢慢來,至少要一二個月,才不會被時間壓力逼得下一個心理不舒服的決定。

像我可能會到異地工作,距離工作開始的時間是不到一個月的,所以不會有太多經驗值。若一次簽一年,可能第一個月就因為當初沒有謹慎評估而後悔。

先找一個可短租的,如一個月或三個月,然後在租約的最後一個月內,去找到下一個更長期的並簽下做接交。短租若遇到不好的,如果不是重大問題,忍一下就能撐到到期並拿回押金。

第五步:花錢消災

「一分錢、一分貨」這是普遍的現象,預算再加高,就能去 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以及得到更好的服務品質。到了一定的水準,就能擺脫很多的不確定,因為$$幫你解決了你的所有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