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週末,我趕快把筆電再做一些調整,把一些常用或可能要用的補上。今天(六)又好像重複上週六又是灌電腦的日子。
這一週主要是接觸一些工作項目,重點在Aruba的Switch上,之前學Cisco,基本指令是很雷同的,甚至有同功能但不同的指令,我感覺有相當「致敬」的意味。不同這也讓從Cisco跳Aruba是容易的。
從一個名為「Take My Hand」的網誌找到一篇「Aruba switch 常用指令v2.0」開始練習。除了NTP跟特殊指令,其他都練過一遍。
Aruba 跟 Cisco Switch 指令上的重大差別。
網路的基本觀念都相同,這部分無異從Aruba或Cisco做入門,但當我拿到好幾本教材並翻閱後﹐覺得從CCNA開始會比較好。入門的話,從CCNA有95分,如果Aruba當60分的話,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
在「VLAN」上,Aruba跟Cisco的設定思維差異很大。
Cisco的Tag是在Port Interface下設定,加密(tagged)與否(Native Vlan)也都在其下設定。
Aruba的Tag是在VLAN下設定,在 VLAN X 後方標上 Tagged [port] 或 Untagged [port]。
Cisco的Trunk Port要先決定Encapsulation,但Aruba用Tagged就以是用 dot1q,省了一個步驟。不過二者的運作概念都是同一套,只要花些時間去注意就可。
在Aruba上有「VSF」,簡單來說就是讓Switch堆疊起來成一個虛擬大Switch。這樣可以簡化一些設定,也比較容易維護,同時做到備援。核心設定也很簡單,把一個主Switch(Commander)設好,其餘相接的就會自動偵測到,自動重新開機後變成副Switch(Standby)。連到副Switch,其Hostname會是主Switch的,設定也會到主Switch上,副Switch的Port變成在主Switch上「擴張」出來的Port。
平板變雙螢幕好用
現在主力在筆電上,然後我又有一台iPad,我心想能不能把平板變成外接螢幕?
答案是「可以」!
雙螢幕在很多時候都很有用,特別是參照文件的時候。實際上幫助很大,要是有一台不錯大的平板,花個小錢就能變成行動的雙螢幕。
本來想試廣告打最兇的,不過用了Apple Store看了後,我選擇用「Duet Display」,要先花330NT買來用。可以用無線,也可以有線,我用Ligthning to USB 去連接筆電,穩定度很夠,但流暢度跟解析度就沒到筆電螢幕的那種程度。
不過外接螢幕只是輔助用,影片遊戲等還是要在主螢幕看比較好,只是看文件用也不至於看不清楚,所以可用,最大的用途也是看參照用的文件。此外還可以直接觸控平板的螢幕做到點擊跟拖曳的功能,也可以拿來當陽春的繪圖板。
不過我覺得沒有必要為了這個特別去買一塊平台,甚至是iPad 12.5吋的。但如果剛好有,那我蠻推薦有「行動性」需求的人,在咖啡廳還是哪裡,都可以架出雙螢幕讓工作更有效率。
遺憾!沒能玩到Access Point
這種最大的缺憾就是沒有玩到AP,然而AP是Aruba的一大重點,在CCNA也不會特別練到無線這一塊。
無線要實作是比較難的,現在多用PoE去接AP,不然就要拉電源去接AP再接網路線上去。況且無線最重要的是「訊號」,訊號強弱會隨著距離變化,如果不用實作也很難感受到,此外無線加密、Mesh或是Roaming,以及更高階的controller,那要搞出這樣的環境相比於有線,得砸下一大筆錢才有辦法用。
拿到實機也不能用,因為商業機種會綁License,沒有啟用License的機種像是Controller,是連一個test的Wireless LAN都不能建起。所以很難有機會去驗證,更多時候就是看那滿滿原文的理論,然後揣摩去記沒有實感的理論。
身為經銷商,能試用產品是很正常的吧,可是我卡在License的問題。最快最好的學習就是去玩過一次吧?也希望能夠有機會能把書上講的都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