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uba Controller SNMP MIB

Aruba有一套網管系統「Airwave」,如果用Airwave可以很順利的從Controller上取得AP的資訊。

如果要用其他的網管軟體,像是PRTG或是Cacti,由於其沒有內建關於Aruba獨有的MIB資訊,因此只能從Controller身上讀到普遍設備上都會帶的介面資訊等,就無法讀到AP或是使用者資訊。

SNMP去詢問資訊時,首先帶的「community」要一致,設備上與SNMP Server都一致。接著SNMP就會以OID去問單項的資訊,像是某一界面的traffc或是speed。

而AP與使用者資訊也有自己的OID,那OID是多少呢?

首先我們需要「MIB Browser」以及「Aruba MIB」。

MIB Browser,我是從「ireasoning」下載,免費版最多讀取十個mib。

ireasoning下載MIB Browser

Aruba MIB,在ASP就可以下載。

ASP

安裝好MIB Browser與解壓縮出aruba-mibs,執行MIB Browser,並載入aruba-mibs,這裡載入「aruba-wlan.my」。

打開 MIB Browser 並載入aruba-wlan.my

在 Address 的地方填上<Controller IP>,如果有改SNMP Community,點「Advanced..」進行修改。

如果有改SNMP Community記得要修改
順著目錄找到「wlsxWlanAPTable」,右鍵然後點選 Table View
順利地顯示出Controller上AP的資訊

此時紀錄OID,就可以去網管軟體上自行刻出想要的樣子。

想要顯示到甚麼資訊都可以藉著這方法慢慢找,想一想還是直接現成用好的會比較省工。

Homeassisant共享外部儲存空間(NAS)

有了一個外接硬碟靠USB供電,再來有一個樹莓派裝上HAOS,就想要達成把一些占空間資料儲放或是備份到NAS上。

以目前消費級的儲存空間來說,如果沒有影片,那1TB相當地綽綽有餘。M.2 SSD的空間是寸土寸金,塞影片很快就會塞滿。要做到備份,訂閱那種Google Drive或是One Drive反而能達到全面的跨平台使用,而且app也做得相當好。

如果考量到一些私密性,放上雲端絕對不安全,Google跟Microsoft都有權力能去檢查使用者上傳的資料。因此會想要只有自己人能看到的,也就是「私有雲」的概念。但我覺得任何東西上雲端都會給人漏洞可鑽,靠著OSI七層的概念,還是讓NAS限制在三層,也就是私IP才能通就好。

一般無線路由器也會有USB可供外接硬碟或是隨身碟使用,不過無線訊號收發其實很吃CPU單核效能,倒不如讓無線路由器專職收發無線訊號,外部儲存讓樹莓派做還速度更快一些。

回到正題,Homeassisant(HA)接上外接硬碟,雖然讀是讀得到外接硬碟,但是又要怎麼讓區網內的人使用呢?

在「系統」分頁,在「Host」按三個點(選單)->硬體,HA可以讀到外接硬碟

這裡先講述一下我的解決方案,需要有四個條件:
1. 使用USB供電的外接硬碟
2. HAOS裝在樹莓派4b身上
3. 使用Samba作為檔案共享的協定
4. 外接硬碟格式化成ext4格式

條件1與條件2就不用多說了,接下來直接介紹條件3。

SambaNas,安裝方法就是複製網址,在附加元件商店去導入該網址,就能安裝SambaNas。

附加元件商店-> 三個點(選單) -> 儲存機制 -> 貼上網址

安裝完之後,我們還需要把外接硬碟接上,調整該附加元件(addons)設定才可以完成,讓筆電或是手機等去存取。

條件4是把外接硬碟格式化成ext4格式,先來淺談為什麼。

首先HAOS其實是一個類unix系統,簡單來說可以當成linux,而linux系統能讀ext3、ext4格式(Format),但對Windows系統的檔案系統(File System, FS)常見的NTFS、exFAT都不太能支援,會混淆,導致無法正常進行所有操作。因此外接硬碟要接在樹莓派HA上,就要把外接硬碟格式化成ext3或ext4格式,這同時也是SambaNas的文件要求。

外接硬碟接在Windows作業系統的筆電上,如果是ext3或ext4,就會無法正常讀取,而Window10的格式化,也只有NTFS跟exFAT兩種可選,並沒有ext3或ext4能選。需要使用一些工具才能解決這的狀況。

Windows10 格式化,檔案系統只有NTFS與exFAT可選

此時有兩種方式:
1. 在Windows10作業系統,安裝應用程式「MiniTool Partition Wizard Free」,透過該應程式去用ext4格式化外接硬碟。
2. 用虛擬機,使用Linux系統去格式化外接硬碟。

方式1比較適用小容量(1TB)以內的硬碟。當容量超過該值,用Linux虛擬機去快速格式化會比較快速。

執行「MiniTool Partition Wizard」,然後對著外接硬碟按右鍵選擇「Format」,格式選擇「Ext4」,最後再按Apply執行格式化。

照上圖,我用4TB的外接硬碟,此時用該套應用程式去格式化,進度調慢到天荒地老,不是一小時以內就能完工的事情,所以使用方式2,用類unix系統去做到快速格式化。

方式2是需要有個類unix系統的虛擬機,接上外接硬碟之內,是可以把其切換到去接到虛擬機上,實現外接硬碟與類unix虛擬機連接。

這裡簡單講一下指令,我用kali去做,首先要進入root的權限,「sudo su」。

然後先輸入「fdisk -l」去取得外接硬碟在甚麼位置,如「/dev/sdb1」等。

然後輸入「umount <Position>」,如「umount /dev/sdb1」。

接者輸入「mkfs -t ext4 -L <LableName> <Position>」,如像是「mkfs -t ext4 -L JN_Storage /dev/sdb1」,接著會顯示基本資訊,然後詢問你「y/N」,輸入「y」按下Enter進行格式化。

等待好了之後,就能把外接硬碟接在樹莓派HA上。

在附加元件 -> SambaNas -> 設定,在moredisks中,將DISKLABEL輸入進入。若不確定可以去系統->Host->選單->硬體,找到外接硬碟的相關資訊去查看。

在moredisks中,將DISKLABEL輸入進入

之後按「儲存」,然後重啟。

接下來就回到Windows系統的筆電上了,打開檔案總管,輸入樹莓派的IP位置,如「\\192.168.0.1」等,接著就會提示需要輸入帳密,照著SambaOS所設定的輸入即可。

可以看到「JN_Storage」在上面。

如果是使用ext4格式,透過Samba可以正常讀寫,也可以正常刪改。如果是NTFS或是exFAT就只能讀寫但無法刪改。

要讓Android手機自動備份,可以使用「foldersync」APP。記得帳戶類型是使用「SMB2」,SMB分享名稱一定要打上像是「JN_Storage」之類,Port號為預設445即可。

外接硬碟購買時要注意「PBR」與「SBR」兩種寫入方式差異,我有PBR跟SBR兩種的外接硬碟,PBR表現最穩定,而SBR到了需要重整磁軌的區域時,就會慢的一蹋糊塗。

不過SBR的容量價格比是最高的 ,對於那種影片或是檔案寫入就長期備份的而不常做異動的,就適合選這種。如果每天讀來寫去,絕對要選PBR才是對的!

用無線路由器對外接硬碟以NTFS格式,以WiFi AX 160MHz做讀寫,個人筆電(Intel AX201)可達讀110MB/s、寫50MB/s的表現。

用網路線接在無線路由器的樹莓派HA,外接硬碟以Ext4格式,以WiFi AX 160MHz做讀寫,個人筆電(Intel AX201)可達讀100MB/s、寫80MB/s的表現。

綜合起來,我覺得外接硬碟接在樹莓派HA有最好的綜合表現。

然後以無線AX傳輸,其實已經能跟1Gb有線網路的傳輸速度能比。期待WiFi 6G早點通過,不然5GHz的頻道以160MHz寬度一定會碰到DFS頻道,一個雷達佔用,160MHz可能就無法使用了。

Aruba Controller DNS Redirect

基於一些原因,希望Aruba Controller可以將特定Domain的解析Redirect到特定的DNS Server。這樣可避免內部的DNS Server的IP位置直接被得知,或者是達到分流的目的。

要限制特定Group去對Aruba Controller做DNS解析,可以使用ACL去限制。

參考文章《ArubaOS 8.8.0 Web Help Redirect DNS Server》

一般來說,環境自架網頁會配合一個Public IP去做IP Mapping,這樣能開放給外部的人使用。不過對於內部的人,DNS解析出來還是Public IP的話,雖然能存取到,但就會繞一圈,繞到對外出口(通常是防火牆),也就是Public IP的所在介面,然後再往內回到Web Server。

正常情況之下,內部的DHCP所帶的DNS Server應該要能對環境內部網頁解析出Private IP而不是往外拋去而解析出Public IP。

Aruba Controller本身可做為DNS Server,在 System > General > Domain Name System 中,添加 DNS Server 跟 勾選 IP domain lookup,Pending Changes之後,Aruba Controller就可以做DNS Server,然後Controller會去找DNS Servers做解析。

WebUI
在CLI輸入「show ip domain-name」可以看到功能啟用狀況。

這裡先加入公用的DNS Server:168.95.1.1

在Windows環境中,在命令提示字元(cmd)輸入「nslookup」,並將DNS Server IP指到Controller上(192.168.1.31)。測試環境的Domain Name是「arubalab.net」並且輸入「arubalab.net」。因為外部也有這樣的Domain Name,所以會解析出來會得到Public IP。

命令提示字元中使用「nslookup」

為了把特定的Domain Name解析Redirect到特定的DNS Server,如將測試環境的DN丟給測試環境中的DNS Server。做完設定之後,同樣的DN「arubalab.net」解析,就會被Redirect到指定的DNS Server然後解析出Private IP。

勾選 Redirect DNS,然後新增Redirect DNS Server

在Pending Changes之後,需要過十幾秒,Controller上才會吃進最新的設定。過程中可以用「show ip domain-name」去觀察。

在啟用跟關掉 Redirect DNS 時,Controller身上的DNS Service都會重新啟動,等待重啟完成後,「arubalab.net」就能解析出測試環境內部DNS Server設定。

現在「arubalab.net」被redirect到內部DNS Server,解析出 Private IP。

Aruba Controllers SCP互傳檔案

參考文章《How to transfer files between controllers using SCP?

因為架構問題,我們只能把檔案傳到MD上,而Client跟MM是不通的。

然後在MM之下,要修改必須在MM去做,如DRT更新,因此要接力把檔案從MD傳到MM,後續才可以進行。

Controller是無法將自身作為tftp server與ftp server,所以彼此互傳只能透過scp去達成。

不論是Controller要作為Server還是Client,scp都得要打開才可以進行,在(config)輸入「service scp」就可以開啟scp。要關掉,則輸入「no service scp」。

service scp

scp皆開啟之後,輸入指令「copy scp: <scphost> <username> <filename> flash: <destfilename> 」,接下來輸入username對應的password,就可以把檔案從scphost拉到flash:裡面。

最後,記得要把scp服務關掉,然後「Write Memory」。

Downloadable Regulatory Table(DRT)

DRT裡面有著在「各地區」「各AP型號」「各個能使用的頻道」,AP的Radio能使用甚麼頻道,是去參照Controller的Regulatory Table,國碼(Country Code)在日本就能用Channel 13,國碼在台灣就不能用Channel 11。

較新推出的AP因為在各地區通過的時間不同,所以可能會見到明明該版本支援,但是卻沒有辦法發出Radio,只要改國碼,就能讓AP發出Radio。

在 Regulatory Domain 就能修改 Country Code

以下是最近遇到的案例:

地區:Taiwan
控制器版本:8.7.1.0
AP Model:503H

AP Model能不能被控制器版本給支援,會去查控制器版本的 Relaese Note,就可以得到答案。

8.7.1.0版本支援 AP-503H

一般來說,AP無法發出SSID有兩種原因:
1. PoE供電問題:通常在PoE Switch端啟用LLDP或是檢查PoE設定即可。
2. DRT問題:目前表格無法使用,更新DRT即可。

如果檢查Relaese Note是可以支援的,可以輸入「show ap debug received-reg-table ap-name」去檢查是否是DRT問題?

show ap debug received-reg-table ap-name <ap-name>

另外也可以輸入「show ap allowed-channels country-code <Country Code> ap-type <AP Model>」去查詢目前DRT中該地區的該AP型號能支援的頻道。如果輸入一個不存在的型號,就會跳出unknow的訊息。

show ap allowed-channels country-code <Country Code> ap-type <AP Model>

從上圖可以看到AP-503H是沒有任何Allowed Channels,此時輸入「show ap regulatory」可以檢查目前的Regulatory Table版本。

show ap regulatory
8.7.1.0 的 DRT Version 為 1.0_77091

在8.7.1.0版本,Default Regulatory Table Version為DRT-1.0_77091。我們去檢查DRT Relaese Note的Taiwan部分

DRT支援AP-503H最低版本為 DRT 1.0_77284

在台灣,DRT支援AP-503H最低版本為1.0_77284,而8.7.1.0的DRT版本是1.0_77091,所以需要升級控制器的DRT版本,才能在8.7.1.0版本讓AP-503H使用Radio。

如何升級DRT,可以參考《如何上传和激活 Downloadable Regulatory Table (DRT)?

最近Aruba Support Portal有時候會出現四小時後再嘗試下載的狀況,可以從HPE去下載。通常會去ASP下載檔案的時候,都是馬上就需要使用的情況,遇到要等四小時後再試實在是……

DRT reg-data-1.0_82616.dat
透過TFTP或是FTP去把DRT傳到控制器上

進入控制器,輸入「show switches regulatory」可以查看目前各設備的DRT Version。

show switches regulatory

輸入指令「ap regulatory activate <DRT Filename>」

這裡可以看到MM1的DRT版本已經被更新為 1.0_82616

可以看到MM1的DRT已經更新,而其他設備的DRT更新是需要等待時間,預設是30分鐘,就請耐心等候。

show file syncing profile
MD1與MD2的DRT都被更新了

DRT的更新不會影響AP運作,將AP重啟就能讓其獲取最新的RT,就能發出Radio。

網路設備好用的指令

這裡是蒐集個人常用的指令,整理起來,能記錄,也能分享。

資訊不中斷

資訊會直接全部顯示,不需要按空白鍵或Enter鍵等換行。

主要用於Running-Config等。

品牌設備 指令 說明
Aruba Switch no page 資訊直接全部輸出
Aruba Controller no paging 資訊直接全部輸出
HPE Switch screen-length disable 資訊直接全部輸出

Aruba Controller

目的 指令 說明
取得已報到過的AP資訊(MAC、SN) show ap database long | include N/A N/A 能直接濾出AP資訊所在的行,方便後續製成Excel表格。

修改Chrome GPS定位

使用 Chrome 瀏覽器,可以修改GPS定位。

按下「F12」或是「Ctrl+ Shift + i」叫出開發人員工具。

開發人員工具

在下半部Console(主控台)視窗,點選單(三點),感應器(Sensor)。

感應器(Sensor)

地點選單內有一些內建地點,要指定座標的話,就要把經度、緯度等輸入。至於怎麼取得?可以從Google地圖去找到。

地點內可以選擇內建地點,也可以自己指定位置

先選好地點,再重新整理,然後更新定點,就能看到定位變成所選了。

更新定位
定位變成所選的地點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DFS)與固定頻道

在5GHz無線頻道規劃上,預設都是全部開啟,然後交給AP去選擇要使用甚麼頻道。

不過有時候因為某些因素,像是混雜舊設備而不支援,就會關掉某些頻道,甚至是固定一個頻道,做到規劃上的切開降低干擾。

然而,我並不建議減少AP可選的5GHz頻道,如果基於舊設備的問題而減少,請汰舊換新,現今大多設備早已數年5GHz全頻道支援,不該為了極少數的舊設備(如舊macbook、Nintendo Switch等)去拖累靈活性。

要是有規劃的因素,大多沒有將DFS納入。

DFS是甚麼?簡單來說,為了避開與雷達同頻道,所以AP偵測到雷達,就需要自主跳開的功能。而這項功能,是地方法規的要求,也就無法說關就關。關於DFS頻道有哪些,可以從維基百科上去查詢。

維基百科:地區能用的WiFi Channels

若指定的5GHz頻道屬於DFS頻道,那麼就會在偵測到面臨雷達的時候,因為沒有其他5GHz頻道可用,然後把5GHz訊號關掉。

說到DFS,就要提到另一個Transmit Power Controll(TPC)。TPC跟DFS的用意一樣都是避免對雷達干擾,TPC則是採取降低功率的方式,而DFS則是跳開當前頻道。

現在說說臺灣,臺灣的5GHz只有DFS並沒有TPC的,以下為臺灣5GHz頻道的情形:
沒有限制:32-48, 149-161, 165
DFS:50-68, 96-144

如果把DFS占用頻道這件事情好像不是那麼容易發生,那有沒有實際發生過呢?
有,20211103上午,就因為DFS而讓96-144的WiFi Channel保持淨空。

可以看到96-144頻道幾乎沒有訊號

有時候AP的WiFI訊號會突然搜尋不到,除了AP故障,也可能是因為DFS的問題。

就算因為DFS的問題而讓AP發不出訊號,那至少也要有資訊說是DFS的因素而不發出吧。

這裡以Aruba IAP為例。

這裡指定頻道100E,讓AP沒有其他的頻道可選。實測是AP是沒有發出5GHz訊號。

從 Tech Support 去查,找到了以下的結果。

可以看到100E是OFF(R),實際沒有發送任何訊號。
關於 OFF(R) 的說明,因為雷達而關掉無線電

這樣就能很明確地得出AP沒有發送訊號是因為DFS的問題,大概可以這樣想,此時附近的AP應該都沒有100頻道,因為不合法規,沒有DFS功能的AP是無法在台灣販售的。

至於DFS什麼時候出現?會出現在哪一區?會持續多久?這就沒有人能說得準。

最近剛好碰到一些因為某些考量而選擇減少5GHz頻道的客戶,甚至是有固定5GHz頻道的客戶,然後都碰到AP沒有發送任何5GHz訊號的狀況,這DFS可能就是狀況發生的原因。

2021冬 個人常用軟硬體

隨著時間經過,設計會經過驗證,有些變成主力,有些則遺忘,有些新需求又再次浮現。個人都是以「生產力」為最高目標,「便捷」為第二。

前陣子在討論(傳教)怎麼用比較快,已經聽到兩次說用鍵盤快捷鍵也很快,左右互搏,我的概念不是很需要,他們都是打鍵盤功力很夠。

但時間會證明,證明一旦有更繁重的文書工作出現,還是想更輕鬆瀏覽,我個人配置概念還是贏,很簡單,因為以複製為例是「滑鼠選取後按鍵盤Ctrl + C」還是「滑鼠選取後按滑鼠功能鍵複製」哪個操作難度比較簡單?後者不只比較簡單便捷,還能只用單手解決。

複製乃最常用功能之一,生產力配置都是以最常用的功能列出排行榜去依序簡化,這些常用功能即便只是簡化一小步,即便是少一個拖曳,習慣之後,每天日積月累所節省的時間跟疲勞也是很可觀的。

樂於分享操作技巧,我認為提升效率是為了解放時間,時間多出來可以更多休閒或是去探索其他事物。人生時間有限,好好利用時間是很重要的。

在工作之餘,可以跟同事切磋分享一些操作,互相交流好用的軟體,個人也會因為工作需求或是境界提升,而調整了自己的習慣。

每一季下來,累積出有些改動,做個紀錄,也相信這會是很好的經驗分享。

現有:目前個人軟硬體配置
困擾與需求:上篇之後,所遇到的困擾與新的需求。
改動:誰出現取代了誰?或是送修,送終。
計畫:覺得不方便但還沒做的改動,可能等待更好的下一個或是時間去執行。

現有

  • 螢幕:三星G5 27吋、ViewSonic VX2718-2KPC-MHD搭配ErgoGrade EGHA741Q
  • 鍵盤:羅技 G913 TKL 搭配 Logitech G HUB、irock K76M 無搭配
  • 滑鼠:羅技 mx anywhere 2s (4隻) 搭配 Logitech Options
  • 郵件:Thunderbird
  • 行事曆:Thunderbird
  • 專案進度:Trello
  • 筆記:Onenote
  • 雲端硬碟:One Drive

困擾與需求

  • 工作效率提升 => 螢幕左右分割 => 27吋2k螢幕
  • 工作協作需求 => 使用 Onedrive 當雲端硬碟,共同編輯
  • 工作協作需求 => 練習 Trello
  • 螢幕歪斜:ViewSonic VX2718-2KPC-MHD搭配ErgoGrade EGHA741Q,螢幕無法自然保持水平,能做有空間做順逆旋轉。
  • 螢幕送修:三星曲面G5 27吋,螢幕脫離邊框。(購入不到兩個月)
  • 筆電送修:風扇噪音,應該是小砂石進入。直接免費更換散熱模組。

改動

  • Thunderbird 取代 Win10內建行事曆
  • Thunderbird 開機自動啟用
  • Win10內建行事曆 => 刪除
  • 重新使用Trello
  • Trello看版的Power-Up小工具使用行事曆,讓Thunderbird與Google行事曆匯入,保持同步。
  • Trello看板使用自動化功能,能把移入特定清單且沒有日期的卡片加入日期。按下日期完成後,將卡片自動從清單移出到另外一個。
  • 便捷左右分割 => Win + 方向鍵 => 更動滑鼠滾輪左右推功能為當前視窗放置螢幕左右半邊
  • 調整複製貼上為滑鼠滾輪左推左移與右推右移

計畫

  • 把 Evernote 去除,因為啟動到能用要數十秒。

Android 快速操作技巧

本文以「Android 12」與「Pixel 5」為主。

「任何操作,都應該以便捷生活為主,先了解自己經常用甚麼,再以此發想做探索或設定。」

要個人最佳化,首先要能知道自己經常用的功能,從前幾名開始設定,像我,Pixel5肯定要以拍照快速為主,然後日常使用為輔。

因此,個人做了使用功能的排名。

第一名:BePtt
第二名:拍照
第三名:Line Pay
其餘,頻率很少。(※個人都是靠網頁)

首先,先講一些需求:

  • Smart Lock:個人平常會配戴智慧手錶,如果手錶在手機身旁,就不需要輸入密碼。
  • 避免誤觸:有過手機自己打電話的經驗,因此希望操作手機之前,要能讓自己「手動」點亮螢幕的動作。習慣用電源鍵去關閉螢幕,希望用電源鍵啟用或是多動作的操作去開啟。
  • 針對常用的功能快捷化:依照常用功能排名,依序做優化。

Smart Lock

在 設定 > 安全性 > 進階設定 中進行設定。

避免誤觸

在 設定 > 系統 > 手勢 中進行設定,大部分的快捷操作都是在此設定。

快速開啟相機

連按兩次電源鍵,可以開啟相機。=> 快速啟動相機,避免錯過好的捕捉時機。

輕觸手機即可喚醒螢幕

連點兩次螢幕,可以點亮螢幕。=> 螢幕比電源鍵大,右撇子用食指連點兩次去點亮螢幕比按電源鍵還省力。

拿起手機即可喚醒螢幕

個人選擇關閉。=> 很容易就觸發,再加上有Smart Lock,在口袋摩擦就可能變成小精靈在操作手機。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打出很多意外的東西,因此關閉。

快速輕觸

在背面連續敲兩下,就可以選擇觸發一些行為。個人選擇打開PTT,因為那是拿起手機最常用的。手機需要到桌面,快速輕觸才有作用。如果是右撇子,很容易敲在相機鏡頭區。如果使用輕觸喚醒,那麼進入桌面需要先做一個動作,才能觸發快速輕觸。但如果用電源鍵喚醒,到桌面就能馬上使用快速輕觸。

分配

BePtt可以使用「快速輕觸」,連續敲擊背面去啟動。

相機可以透過「快速開啟相機」,連續按兩次電源鍵啟動。

Line Pay直接做成捷徑,放在主桌面,在進入桌面時可以只用一擊就點開。

習慣

一旦做了快捷化,就要讓自己改用快捷化操作,而不是用原本的操作。雖然前期會不習慣,但讓自己意識到持續更改操作,最終就能取代原本操作,在這個時候,快捷化的操作就是成功。

Aruba Controller 使用者頻寬限制之設定

Aruba OS的頻寬限制是設定在「Role」上,又分為「Per Role」、「Per User」及「Per AP Group」,假設有一個Role取名為「R1」、有兩個AP Group取名為「A1」、「A2」,有三個User取名為「U1」、「U2」與「U3」。

以Bandwidth 30M為標準:

若用Per Role,則三個User共享30M頻寬。

若用AP Group,則A1、A2分別有30M頻寬,連在A1的使用者共享一個30M頻寬,連在A2的共享另外一個頻寬。

若用User,則U1、U2與U3都享有獨自的30M頻寬。

圖示為6版,而8版也在類似位置設定。

接著,想要讓Client受到頻寬限制,就只需要讓Client能拿到有頻寬限制的Role。

使用者連到SSID,過程中所有的角色分配都是依該SSID的AAA Profile去決定。

Initial Role是連上後,如果有PreshareKey需要輸入正確,後續沒有符合別的條件,所拿到預設的Role。

MAC Authentication Default Role,是通過MAC Auth的角色。

802.1X Authentication Default Role,是通過802.1X的角色。

網頁認證會有兩個Role,一個是進行網頁認證的Role,另一個是通過網頁認證的Role。進行網頁認證的Role會放在Initial Role,而通過網頁認證的Role會設定在L3 Authentication > Captive Porta Authenticationl 的 Default Role。

Client會不會去做網頁認證,取決於Client所拿到的Role,在Role中,可以找到要使用哪一個Captival Portal。

接下來,針對需要特別做頻寬限制的部分,起一個新的Profile,其設定與原來的相同,只有Role的部分不同。

一般的SSID,包含Open、PreshareKey、MAC Auth、802.1x,都是起一個AAA Profile,甚至是新SSID Profile。

而網頁認證的SSID,除了AAA、SSID之外,需要再起一個Captive Portal Authentication Profile。

以上是基礎的設定方式,接下來有進階的設定方法,在AAA Profile找到「User derivation rules」:

當使用者「通過驗證」之後,就會從這個選項所指定的規則清單,再重新分配一次角色。

在 Configuration > Authentication > User Rules 可以新增一個規則清單。

要局部化調整,我們可以針對:

  1. Client MAC:只要Client MAC等於條件設定,就設定另外的角色。
  2. AP BSSID:只要從某個AP BSSID連線的,就設定另外的角色。

如果VIP的MAC為11:22:33:44:55:66,可以用條件1,設定MAC Equal 11:22:33:44:55:66設定角色為VIP。

如果VIP習慣連線特定AP特定SSID,可以用條件2,設定BSSID Equal BSSID設定角色為VIP。

像是高層都在某間會議室連線,就能推測出會連線到哪一顆AP跟SSID,就能以條件2去做細部調整。

如果知道高層的MAC,就能用條件1去調整。

要查詢BSSID,從Dashboard進入特定AP,看到

如果是8版WebUI,可以從Client,調整顯示欄位,把BSSID顯示出來。

或者從 Security > Detected Radios 篩選Classification等於Authorized,就能看到被控管AP的各個BSSID。

G Hub的生產力配置技巧

今天我入手了G913 TKL,那種暢快的機械打擊感,純白色既特別也很好看,不然電腦周邊會一系列的黑。

對我來說,鍵盤不需要太多花俏的按鍵功能,尤其是F1與FN+F1的單鍵雙功能,再用一個開關讓使用者能FX鍵的功能切換。不過常用的FX鍵就F4、F5跟F12,最好的是把這三鍵的功能保留,其餘換成帶有巨集功能的按鍵。G Hub就有這樣的功能,真希望那些廠商可以醒悟,FN鍵的位置在不同鍵盤上也略有不同,要用FN鍵搭配真的是難度很高。

如果把常用的FX鍵保留,其餘九個FX鍵就能自定義。上次Anywhere 2S在Logitech Options有一些遺珠之憾,這次在G Hub的調教上,已經完全突破了。

回到正題,我很喜歡生產力配置,生產力配置就是把日常常用的簡化,兩鍵變一鍵,於是想到個時候,只需要一個手勢(如:按下F1),就能打開你想要開啟的程式,每次省個幾秒,由於一天會操作多次,能省下一分鐘,日積月累才是這節省時間的力量展現。

G Hub可以錄製巨集,但巨集適用一個經常發生且固定的行程。如果是記帳,打開記帳軟體之後的操作就會不同,用巨集就沒有太多幫助。

因此這篇都是「單鍵觸發單一行為」的類型。

我的配置如下:

  • F1: 字元提示命令(cmd)
  • F2: 工作專案(資料夾)
  • F3: 網路控制(控制台)
  • F6: 執行Python程式
  • F7: 打開指定Excel檔案
  • F8: 記帳軟體(WindowsApp)
  • F9: 記事本
  • F10: Excel
  • F11: 小算盤

這裡有個小巧思,由於FX鍵是四個一組的排列,可以以實體分隔做功能歸類,因此F1~F3是工作取向,F6~8是日常取向,F9~F11是簡單紀錄跟計算用,我認為這樣有助於讓自己記憶這些快捷鍵。

在G Hub跟Logitech Options,都可以設定啟動指定應用程式的功能,但是!不能有中文出現!不然會在Logi App這端就停住。

路徑不要有中文!

入門級:F1、F9、F10、F11。

這四個功能,都是只要找到對應的.exe檔案,就可以順利設定。由於是系統內建的,所以正常也都是英文路徑。

如果不知道路徑,可以開打開程式,再啟動工作管理員,點選指定程式按右鍵,開啟檔案位置。就可以找到程式的所在位置。

中階級︰F2、F3、F6、F7

接下來就是不是那麼直接的,需要做一點拐彎,好避免「中文」:或是需要上網查一些指令。這兩者都需要靠.bat幫助才能完成。

.bat是什麼?當你執行它的時候,就會以cmd去逐行執寫好的指令。因此,只要cmd能做到的,.bat就能做到,最後G hub或是Logitech Options配置就能做到。

F2: 工作專案(資料夾)

這個難在有出現中文路徑,中文路徑改寫在.bat中,結果還是沒有跑出如預期的結果。

開特定資料夾的指令是「explorer <Folder Path>」,若碰到中文,.bat的編碼要為ANSI,不能是UTF8。用記事本去寫的話,在另存新檔時,就能在對話框下方找到編碼選項做俢改。

F3: 網路控制(控制台)

難在指令需要Google一下,找到了就沒啥難題。

指令為「control ncpa.cpl」

F6: 執行Python程式

除了指令跟環境變數需要Google找如何設定,不然也可以執行python.exe再配個引數。

接下來就面臨Python環境的問題與工作目錄的跑掉的問題。如果需要用到python,相信都有一定瞭解能解決狀況,這邊就不多說了。

F7: 打開指定Excel檔案

指令為「start “” “<Excel File Path>”」

困難級:F8

F8: 記帳軟體(WindowsApp)

要打開的APP是從Windows Store安裝的話,就會被安裝在WindowsApps資料夾內。

如果想打開這資料夾,會發現自己的權限無法打開。當然就算能透過工作管理員找到App的.exe檔位置,也是徒勞,因為權限不足是打不開的。

我記帳軟體是用「Money Pro」,幾乎每天都會用電腦記帳,只好Google怎麼開啟,剛好就找到一篇文章,過程需要有相當技術底才能想出來,但文章寫得好,照著做是很容易的,就能找到指令去執行從Windows Store安裝的App。

接著我以「Money Pro」為例,示範整個流程。

左下角Win > 右鍵 > Windows PowerShell

因為要找的APP名為「Money Pro」,輸入指令:

Get-AppxPackage -Name "*MoneyPro*"

如果找不到,可以把Name更精簡。此例的Money Pro需要將中間的空白去掉才找得到。

此處需要把 PackageFamilyName 的值記錄下來。

iBearLLC.MoneyPro-PersonalFinanceBudgetBills_pyxe037ww88ja

接著換下一個指令,輸入:

(Get-AppxPackage -Name "*MoneyPro*" | Get-AppxPackageManifest).package.applications.Application

此處需要把 Id 的值記錄下來。

App

最後一步,要用「explorer.exe」帶引數「shell:appsFolder\<PackageFamilyName>!<Id>」。換成cmd上能執行的話,如果要執行Money Pro,可以使用以下指令

explorer "shell:appsFolder\iBearLLC.MoneyPro-PersonalFinanceBudgetBills_pyxe037ww88ja!App"

在G Hub中系統->啟動應用程式,如下圖把參數設定好。

在G Hub把參數設定